當前位置:潮流男>生活趣聞>社會永珍>

血型星座僅為情趣與性格無關 B型AB型受歧視

潮流男 人氣:3.79K

血型由紅血球表面的抗原蛋白決定,與性格、飲食等無關

星座、血型等性格理論讓人無辜受累,甚至產生種族歧視

血型星座僅為情趣與性格無關 B型AB型受歧視

在徵婚交友網站上,個人資料要填寫很重要的一項:血型。找物件要了解對方血型,是不是防備日後受傷大出血,或者要做大手術,以免血庫缺血而做好互助輸血的準備?非也,填寫這項是因為人們相信血型跟性格有密切關係,這和星座性格如出一轍。

血型性格說是東洋人拿著醫學上血型的知識加以發揮,添上一點心理學的佐料炮製而成,在日本流行了80餘年,又蔓延到全球。其中中國、韓國等東亞近鄰深受薰陶,人們紛紛信以為真。在中國的購書網站上搜索一下,便可找到血型與命運、性格之類的圖書達20多種。

對於星座性格說,稍有常識的人都能想明白,距離地球N光年的星星與我們地球人性格能有什麼聯絡?再想一下,星座對應的出生日期也不可能跟性格有關。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張志勇授課時就對剛剛進入心理學門檻的本科生說:“你們以後要是相信星座性格之類,就不要說是我的學生。”

對於自己身上的重要生理特徵血型,人們卻似乎有理由相信與性格存在一定的聯絡。然而,科學家數十年來反覆研究血型與性格之後,沒有得出任何有意義的聯絡,就連日本的心理學家也一再駁斥這種偽科學謬論。

有人說,血型、星座性格即使不科學,也是生活的情趣,玩玩無妨。實際上,這類迷信已經造成某些血型、星座的人無辜受到歧視,例如雙子座的人被貼上“花心”的標籤,B型血者被認為不夠體貼。這些人佔社會人口的比例還真不小,有的甚至出現擇偶困難。

科學家描繪的紅血球血型示意圖:在細胞膜上大量分佈著各種抗原,綠色的是A型抗原,紫色的是B型抗原,兩種抗原都有的是AB型血,只有一種抗原的是A型血或B型血,兩種抗原都沒有的是O型血。這些由蛋白和糖組成的抗原與性格毫無關係。#p#副標題#e#

血型星座僅為情趣與性格無關 B型AB型受歧視 第2張

血型性格在日本方興未艾

古往今來,人們都在尋求給自己和別人分類的方法。例如,古希臘先哲希波克拉底和亞里斯多德嘗試根據體液和血液對人格進行分類。社會學家認為,“劃分成分”的慾望是希望給自己和別人界定具體的社會文化角色。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人古川竹二選擇了血型作為性格分類的生理依據,結果成了一種流行日本80餘年的文化。古川的研究聲稱,一個人的A、B、O、AB血型對應不同的性格。他的研究用了一些問卷,又對人的行為做了很複雜的記錄,以之說明各種血型的性格特點。這個理論引發廣泛爭論,反對者稱古川沒有做實驗對照,缺乏科學的統計分析,其血型和性格的相關關係並不能令人信服。

就在這個理論漸漸被人冷落之際,一個沒有醫學背景、在電臺編廣播劇的日本人能見正比古在1971年出書宣揚其“血液人間學”研究,讓血型性格說死灰復燃,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大量此類著作跟風出版,令該理論滲透了日本社會的各階層。

這股文化潮流讓很多人相信,學業、事業或婚姻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與血型密切相關。日本有不少幼兒園按血型分班,然後根據對應的性格特點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談物件的年輕人在初次約會中通常要了解血型,以此瞭解對方性格。據《朝日新聞》1990年的報道,日本三菱電機組建了一個完全由AB型血員工組成的團隊,認為AB型血者企劃能力強,但該團隊寫出的企劃書被送到營銷宣傳部門後卻被否決,AB型血團隊隨即被解散。

2002年一項研究隨機訪問了1102個日本人,發現75%相信血型性格說。2004年日本大約有50家電視臺播出了與血型性格有關的節目。日本2007年暢銷書排行榜前10名中,有4本是有關血型研究的書,日本的女性雜誌裡也經常出現血型性格的內容。#p#副標題#e#

微觀巨集觀上血型都與性格無關

血型是奧地利病理學家卡爾·蘭德斯泰納在1902年發現的,他根據血紅血球表面的不同物質將人的血液分為A型、B型、O型和AB型4種。在微觀上看,這些物質其實是一些抗原,由第9和第19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生產的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組成。A-B-O-AB血型只是血型系統的一種,此外根據抗原種類的不同,還有Rh血型系統等約30種。這些抗原可以理解成是紅血球表面長滿的30種毛毛,每種毛毛還有幾種不同的形狀,這些毛毛若跟血液裡對應的抗體相遇,就會誘發紅血球破裂溶血。但這些毛毛不可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因為性格比血型複雜得多,需要更多別的基因控制,也沒有研究發現控制生產血型的基因也參與了性格的形成。可以做個類比,我們腿上的毛的長短、手指的指紋等都是基因決定的,但很難跟性格扯上關係。況且,一個人性格的形成還跟環境因素有關。

在巨集觀上看,血型性格說也缺乏科學研究證據的支援。2003年科學家瑪麗·羅傑斯和伊恩·格蘭頓在國際著名心理學期刊《人格與個體差異》雜誌上發表論文稱,支援血型論的研究很少,少數幾個研究的結論還相互矛盾,錯誤百出,例如沒有量化的資料,違反統計學規則,使用了有缺陷的研究方法等。他們對60名澳大利亞人的血型、性別、人格因素進行了嚴格測試,最後的結論是:一個人的血型和性格沒有關係。2005年,臺灣有學者調查了2681人,用學術界公認的“大五人格”對所謂血型性格進行對比,沒發現存在聯絡,血型和學業成績、身材肥胖程度也無關。

B型AB型血者無辜受到歧視

血型性格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影響了他們的人生決定。例如有的血型性格說流派聲稱,A型血者是完美主義者,做會計就最好;B型血者好交際,但為人自私。很多韓國人對此深信不疑,一個網站調查顯示,四成韓國女子不願意嫁給B型血男子,認為他們不體貼。日本一項對高中生的調查發現,占人口10%的AB血型者在人們心中印象不佳。大量日本人抱怨,血型性格說造成的偏見帶來很多後果:夫婦“性格不合”離婚,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老闆對待下屬不公等。

儘管血型、星座性格說在科學上被視為無稽之談,但為何持續流行多年,很多人深信不疑?

日本立命館大學心理學副教授佐藤達哉稱,血型性格說純屬迷信,把血型和性格聯絡起來不僅不科學,還是錯誤的。信州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菊地說,血型性格說是偽科學,鼓勵人們通過血型來對別人進行判斷,有點像種族主義。日本東京女子大學心理學教授安藤清則認為,用血型性格預測一個人的行為甚至命運是很有吸引力的談資,它還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外部標準,省得自己判斷那些複雜的性格問題。但他指出,血型性格說也是一種偏見和歧視,給社會帶來危險,造成人與人之間毫無根據的性格比較,影響了人際關係。事實上,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法西斯都曾利用血型性格說進行種族歧視,認為被侵略的民族在血型上不如本民族優越。

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並不關心血型、星座性格說的起源和原理,只是在直觀感受上覺得“有些準”。本報去年曾報道過筆跡分析——一種被心理學界認為偽科學的人格分析方法,就介紹了美國心理學家富勒在1948年提出的“富勒效應”,指一些關於人格的描述籠統而模糊,大家看了聽了卻以為說的是自己。

其實無論從色彩、星座、筆跡還是血型看性格,所對應的性格描述都是如此,相信的人只看見說對的部分,卻忽略了說不準的部分,正是被這些性格分析理論的“富勒效應”所誤導。

“血型食譜”也毫不靠譜

自然療法支持者詹姆斯·迪阿達姆宣稱,如果人們的飲食符合自己的血型特點就會健康長壽,例如A型血者要吃素食,O型血者不要吃穀類云云。美國“營養諮詢師”唐娜·蓋茨寫了一本叫做《人體生態》的書,宣稱自己跟日本有某種特殊聯絡,用血型性格說包裝了她的兒童孤獨症療法,還為每種血型量身定做了“血型食譜”。該書出版後很快勁銷18萬冊,不少人紛紛跟風,而在中國的圖書市場上也不乏這類“血型食譜”大作。

儘管這些食譜大多都是安全的,但其理論被學術界認為是偽科學。長年研究血液與營養的美國血液學家維克多·赫伯特說:“血型與飲食的理論純屬垃圾,完全不符合事實。負責血型的基因與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的基因毫無關係。”還有專家稱,長期按照這些食譜進食可造成偏食,影響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