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潮流男>生活趣聞>社會永珍>

臉書5000萬用戶資訊洩露 有媒體稱其面臨滅頂之災

潮流男 人氣:2.11W

原標題:Facebook何以面臨“滅頂之災”

臉書5000萬用戶資訊洩露 有媒體稱其面臨滅頂之災

大資料本身並不中立,一個不完美社會,必然導致不完美的大資料分析結果

最近,美國社交網路公司Facebook,正遭受自建立以來最大的危機,媒體甚至將“滅頂之災”冠之頭上。

上週五,Facebook承認,曾在2016年幫助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的資料分析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違規獲得了5000萬Facebook使用者的資訊。與此同時,Facebook也始終在強調,這次事件並非資料洩密,對方所獲得的5000萬用戶資料來源於第三方。

但不管如何,於公眾而言,Facebook才是這次事件的最大禍首。

若僅僅是因為捲入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對於Facebook來說尚可應付,畢竟,自當年大選以來,Facebook就一直與之糾纏不清。

問題是,此次事件的爆發,從根本上打擊了Facebook的商業運作邏輯,即通過使用者的行為偏好進行特徵分析,完成使用者畫像,進而藉助相應的演算法模型,來向用戶精準投放廣告。而這正是其盈利的主要模式。

可顯然,當下“資料洩密”事件的爆發,動搖了使用者對Facebook的信任。很多美國使用者在事件爆發後就以解除安裝該軟體來表達其憤怒。

自移動網際網路爆發,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大行其道以來,資料似乎成為一座巨大的財富礦山。現在看來,資料的濫用卻正在使其成為個人的有毒資產。

雖然說任何新興技術的出現、進化都需要一個過程,在任何時代也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安全,但類似的資料洩密事件,還是應引起人類的反思,尤其是保護資料的方法和原則

當前,許多資料保護的方法,侷限於資料採集的方式和目的限制。即使是將於5月25日生效的歐盟《統一資料保護條例》(GDRR)也是如此。

而Facebook這次的“洩密”事件卻告訴我們,僅僅侷限於此恐怕遠遠不夠,還需從資料的使用及處理等方面加強。

首先,隨著移動裝置的更加普及,以及諸如數字建築等的出現,未來人類社會必然需要不斷與資料打交道。人類無法避免資料被收集的可能。

而且,隨著技術的進化,更多的資料未必直接來自物理現實,而是基於物理現實推測、觀察出來的資料。而這類資料尚不在監管的範圍。

再者,誠如此次Facebook事件所呈現的,劍橋分析的資料並非直接來自Facebook,而是第三方的轉售。因此,基於採集的許可及目的限制等保護資料原則,對此將束手無策。

因此,需要轉向基於以合法利益受損的影響及危害等原則進行評估,拓展到對資料的使用及處理層面的監管。這也是防止資料被濫用,或是惡意使用演算法所必然要求的。

在此,我們必須意識到,大資料本身並不中立,它反映的是人類真實的社會。一個並不真正平等、存在偏見和歧視的不完美社會,必然導致不完美的大資料分析結果。為了確保資料不淪為人的有毒資產,資料保護的原則與思路,需要進行與時俱進,從處理和使用環節上著手。